BG大游福建省军区某海防团抓好“菜篮子”工程促进部队建设
发布时间:2024-02-26 人浏览
196体育7月上旬,记者慕名赶来采访,正巧碰见驻地共建单位的同志来该团四连学军事BG大游。他们看到瓜架上结的1.7米长的蛇瓜BG大游,瓜棚上吊着上百斤的冬瓜和地里长势喜人的十几种无公害蔬菜,无不惊叹:能在贫瘠的沙质地上种出蔬菜,真“神”了!
这个团的“菜篮子”工程经过几代官兵的努力,曾达到一定规模:每个连队少则种菜七八亩,养猪几十头,多则种菜十几亩,养猪近百头。
但他们通过调查,发现这里蔬菜虽然种得不少,但大多是萝卜、空心菜、大白菜等“老面孔”,每年仍要到市场采购为数不少的精细菜。猪养多了,需大量购进饲料,投入和产出能打成“平手”就不错了,有的连队甚至出现养得越多越亏本现象。因为生产“规模”大,使连队投入过多的人力、时间,影响了军政训练。
为改变这种状况,福建省军区后勤部部长郑树建先后4次带领工作组到该团进行“菜篮子”工程试点,帮他们在反思中重新科学规划,促使农副业生产从“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他们请来军内外有关专家,依据不同的土壤、气候和兵员BG大游,确定各个连队种什么菜、种多少菜、养多少猪,并经过科学计算,使每个连队保持一定的菜地和存栏猪数量。多余的菜地改为果林或花圃,多余的猪圈发展小养殖。过去,每个连队都自育各类瓜果青菜苗等,种苗质量却不高。现在由团生产基地统一育苗供应连队。经过两年的努力,基地优选培育了瓜类18种、叶类菜27种、野菜类13种的高质量菜苗,累计为基层供应各种菜苗数十万株、猪仔1562头,大大提高了种养效益。
记者在海防团呆了12天,没有见到连队官兵齐到菜地劳动的“热闹”场面,也没见到班长和生产骨干起早贪黑地去菜地、猪圈加班加点的“镜头”。这是他们注重科学种养,大力推广雾化喷灌、滴灌浇菜、地膜覆盖、小拱棚种植和先进饲养技术的结果BG大游。
在连队当过司务长的军需股长胡国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全连官兵每人每天平均劳动近2个小时,不但挤占了课余时间,有时还挤占正课时间。现在,每班每天有1人在菜地劳动个把小时足矣。以前需要20人的劳动量,现在一两个人就能完成,连队的业余时间多了笑声、读书声,军事训练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BG大游。
记者在连队采访时,看到军需股发给基层的热线位是驻地种养专家的,为的是便于基层在种养过程中遇到难题随时请教。小小的一张电话单,展示了机关为基层服务的几多情怀。后勤处长胡孝友还领着记者到瓜棚、菜地看了防虫网、杀虫板,如同布下天罗地网,令害虫无法逃生。他们把以往的化学药品改为生物防治虫害,让官兵们天天吃上绿色蔬菜。
有一组数字颇具说服力。今年上半年,全团建制连队猪肉自给有余,蔬菜自给率达95%;营部、哨所、观察所等小散单位猪肉基本自给,蔬菜自给率达80%。这两年,基层农副业生产的收益,每天平均补助官兵伙食费达0.9元以上。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已在省军区各个团队推广,并被作为“样板”推广。如今,这个团又把功夫下到从“温饱型”向“营养型”的转变上,十分注重科学配餐。
科学配餐,难度最大的是早餐。传统观念的早餐是稀饭、馒头、咸菜。后勤处计算了这种早餐模式的热量,根本无法满足官兵上午4个小时军政训练的能量消耗。但要使早餐丰盛,依靠连队炊事班的3个人却忙不过来。于是,团服务中心便主动承担起连队早餐的需求。他们每天早早起床,磨豆浆、炸油条、蒸包子……制作出一二十种主副食花样,风雨无阻地天天送往连队。连队炊事班只需烧好稀饭,把送来的生豆浆烧开,再添上人手一份的鸡蛋和小菜,就能为官兵提供上午所需的热量。
为了提高烹饪水平,他们每年还要举办两期烹饪技术培训班,其内容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粗粮细做、一菜多做上,而是熟悉各种食物的热量,从中合理搭配成富有营养的食谱,并学会在烹饪中如何尽可能多地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当记者告别海防团时,又传来佳音:他们又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 ,实现了生产、训练“双赢”。(报2004年07月2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