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冬修水利惠民生⑧ 水网先导区“第一棒”如何持续领跑全省?
发布时间:2024-02-08 人浏览
196体育眼下正值冬春修水利的黄金时期,浙江大地上,筑大坝、固堤防、通河渠、建水站,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兴水利、惠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浙江水网加快构建,幸福河湖建设全域铺展BG大游、农村饮用水单村水站改造乘势跃升……“浙江水利”推出“冬修水利惠民生”专题,聚焦各地推进冬修水利的决策部署、经验做法,展示各地工程建设一线的奋斗图景。第八期,我们来看西险大塘。
冬日暖阳下,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南湖枢纽施工现场,大型挖掘机、液压起重机、塔吊机一齐作业,运输车往来穿梭,场面浩大。紧邻处,之江实验室静静矗立,注视着正在发生的变化。
这是余杭区高位统筹项目计划、高效推进工作节点的缩影。2023年,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全线个月蝉联我省“千项万亿”水网安澜提升工程完成投资额第一,被省发改委评为2023年第一批“红旗”项目,并入选省总工会和省发改委联合公布的立功竞赛重点建设省级示范项目。
西险大塘,坐落于杭州东苕溪右岸,始建于东汉熹平年间,是抵御杭州西部山区洪水、拱卫杭城乃至杭嘉湖平原的防洪屏障。随着杭州市城市发展和城西科创大走廊、未来科技城、之江实验室等重要战略节点落子布局,西险大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通过抗滑稳定、全线防渗、固基增稳等措施,项目建成后,东苕溪干流右岸西险大塘、中桥塘、南湖东围堤和铜山溪左岸堤防防洪标准将提高为200年一遇,上南湖区块排涝标准将提高为50年一遇。
体量大、战线长、涉及面广,如何做好总体协调,确保工程又好又快推进?在做好推进重大工程应有的各项举措的基础上,当地创新打造了“碧水苕溪 红盟先锋”党建联建品牌BG大游,建立以民意为主的“红盟议事制度”BG大游,议事制度由沿线村社村民代表、民生工程特邀监督员监督,村民、工友只要扫描工地沿线设置的问题建议二维码,就能解决工程难题,交流工作经验。
工程有个分段项目离村庄很近,旁边就有一个小学。工程施工需要封道,势必影响孩子们上下学。工程所在村村民把这一担忧通过“红盟议事制度”开设的意见反映渠道告知了指挥部。指挥部高度重视,经综合研判,决定利用暑假,按照“六人三班两运转”的模式进行工程作业,最终项目在新学期开学前完成了施工。
要想跑出工程建设“加速度”,技术创新是关键。为此,工程指挥部牵头组建了技术攻坚先锋队,在施工设备、施工工艺上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攻坚,在提高建设效率的同时,节省了工程投资。
“在堤身防渗墙施工中,我们选用了工艺更先进的液压抓斗成槽法。但是目前建筑市场常用的液压成槽机最小设备自重也大于60吨,无法满足西险大塘施工设备上堤堤身抗滑稳定要求。”该公司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此,施工方采用了新型的液压成槽机,自重轻、底盘小、成槽效率接近传统液压成槽机BG大游,有效解决了施工效率和施工期堤防安全的矛盾。
工程要浇筑的堤脚灌注桩位于河道部位,按常规方法汛期不能施工。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该工程创新提出候汛施工法——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灌注桩完成后堤脚抛石防冲护脚,在非汛期进行冠梁施工,通过提前预知天气情况,在洪水期来临前,所有暴露开挖堤脚采用铺设土工布+砂袋临时防冲,并把设备撤离至安全地带,待洪水退去后继续进行施工。此举成功解决了灌注桩在河道汛期施工难的问题,保证了工程12000根堤脚灌注桩在2023年底前基本完工。
创新还体现在“水利+”融合理念的运用上。西险大塘周边风光宜人,为了更好地凸显周边生态,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余杭区注重将水利工程融入城西科创大走廊、良渚文化大走廊和杭州城市新中心中轴线建设蓝图BG大游,以“三生三态”融合为总体目标,强调生活、生态的共荣共生,立足“良渚文化”“苕溪文化”“宋韵文化”,打造一条“一带四段,四园多点”的生态防洪大堤,重塑全域,建设“体验式开放的水利枢纽工程”,让西线要塞成为西“秀”大塘。
千年苕溪奔流不息,治水为民使命如磐。随着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的不断推进,更加璀璨美好的新篇章正在接续书写。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