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体育“定小融看这一年”系列报道②丨实干出精彩!
发布时间:2023-05-12 人浏览
196体育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省水利+会议在定海成功召开,五山水利工程经受住了强台风“梅花”的袭击,“上拦”“西调”“中提升”“内循环”四大工程和“台风智防”系统全面投用,东海云廊竹山英雄路、重新开放的海山公园惊艳亮相......这一切是定海广大干部群众实干争先 的最好见证,也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缩影。出彩出圈,唯有实干,定海的美丽图卷,一步步正从理想走进现实。
2月3日,尽管五山水利工程“西调”水库分洪隧洞及配套工程还未复工,但该项目负责人段少华自1月29日起便在项目部,与同事一起梳理项目建设进度,拟定今年的建设计划,优化各项施工环节,提前为2月6日工程的顺利复工做足准备工作。
作为从分洪隧洞标段前期勘查阶段就参与其中的建设者之一,段少华见证着隧洞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也经历着项目施工中遇到的各项挫折。
遇到过凌晨2点接到电话说地质的关系196体育,隧洞有一段出现了轻微的坍塌,当时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就立马开车到现场查看。
在工期最紧的时候,现场的施工人员几乎24小时轮班作业,大家往往进洞的时候衣着整齐,出洞的时候则满脸满身泥浆,有时甚至顾不上清洗,就又投入到其他区域的施工当中去了。
去年12月27日,城北水库至虹桥水库分洪隧洞最终完成最后2米的爆破作业,“西调”分洪隧洞实现全线贯通,也意味着五山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而像这样的节点性进展可以说贯穿了去年全年。
去年8月15日,全长3.8公里的“上拦”长岗山箱涵段实现全线贯通,当时,五山水利建设指挥部上拦工程建设组工作人员乐乾辉的内心可谓是百感交集。
当时为了让长岗山Ⅱ标段的箱涵能赶在今年汛期前完工,现场施工班组处于连轴转的工作状态。
为了跑赢“台风”,建设工期不断被压缩,但建设质量不能有丝毫降低。那段时间,乐乾辉和同事也几乎全天候驻扎在施工现场,查看每个环节是否按照规范施工,并不断协调各方施工人员,以最合理的工序提升作业效率,最终让这个最大口径4×4米、总长3.8公里大型箱涵在台风影响前实现了应急使用。
去年9月3日,全长超2千米的新河泵站地下压力涵管全线贯通,新河泵站完成水泵试运行抽水,五山水利工程“中提升”部分的最后一块拼图完成,3座泵站投入使用……成功的背后,是道不尽的艰辛付出。
由于城区地下地质的原因,新河泵站顶管工程在最后的180米遇阻导致工程一度推进缓慢。在巨大的压力之下196体育,指挥部全员、相关专家及参建各方踏勘现场、召开多轮协商会议,集众智在最短时间内调整出“反向顶管”的施工方案。
最晚的会议开到凌晨196体育,真的是顶着星星回家,然后睡几个小时,和太阳一起“上班”。
与此同时,施工现场加大人力、物力投入,24小时不间断施工。艰苦的环境下,各工种密切配合,无论何时到工地,都是一片火热建设场景196体育。
如果说“中提升”是整个工程的“末梢”,那么“内循环”则是工程的“毛细血管”,疏通这些微小的“血管”同样至关重要。
去年我区实施了多条城区道路的管网提升改造,如何克服城区地下地质复杂等困难,让这些工程如期完工,成了城管部门参与工程建设的全体人员的目标196体育。
“5+2”“白+黑”,没有节假日,几乎每天都要跑3-4四个工地,有时候甚至一天都会呆在一个工地解决一项问题,只是为了不耽误建设工期,尽早让道路通车。
去年以来,全区东瀛路、昌国路等20条道路基本完成路面及地下管网立体改造,新改建雨水管网9公里,新改建污水管网7.7公里,雨水管径最大扩至1000-2000毫米,排水能力扩大3-4倍,影响城区防洪排涝的“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
实干出实绩。去年9月,建国以来登陆舟山史上最强的台风“梅花”影响定海之时,五山水利工程“上拦”的截洪渠及“中提升”的强排泵站及城区的地下管网同时发挥作用,强降雨并没有让定海老城区再现昔日“汪洋一片”的场景,而且积水消退加快,次日积水受淹点居民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去年6月,区文广旅体局产业规划科科长李晓莹因工作调动接触到东海云廊建设工作,她白天与其他同事、专家等一起,拿着图纸踏遍一条条的山路比对地形,了解建筑结构,讨论设计及施工的可行性,夜晚的空余时间则一遍遍消化白天接触的“新知识”,学习熟练查看工程图、设计图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整个东海云廊打造我们分为“实线”和“虚线”,“实线”比如说一些景观的落地,让大家在云廊行走的过程中可行可看,“虚线”则是偏重于在整个云廊中融入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内涵、文化创意。
在打造的过程中,尽管过程曲折,但看着原先还是施工便道的云廊渐渐成型,李晓莹内心是满满的成就感。
2021年10月和2022年5月,东海云廊东山段和竹山段先后对外开放,陆续开展了各类健身、婚庆、研学等多元活动。
这个春节假期新增的“七彩云滑”游乐项目丰富了市民在云廊的游玩体验。这条由五山水利工程“上拦”截洪渠的施工便道打造而成的生态绿道揽山见海,如丝带般穿梭在定海的苍山翠岭间,正以“水利+”的融合姿态实现着水利工程的更高价值。不难看出绿道经济正逐步发展,由“水利+”串起的共富路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