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考]施 甸196体育
发布时间:2023-05-09 人浏览
196体育云南不少地方都用“甸”字来命名,而且大多有“坝子”之意,比如鲁甸、寻甸、中甸等。其中,说起“施甸”这个地名,有更多的话可讲。
施甸位于滇西的怒江东岸,今属保山市,比起云南其他不少古老地名来说,“施甸”稍显年轻,但少有人知道,其实这个地方的历史甚为悠久,也是云南最早载入正史的地方之一。
翻开《汉书·益州郡》以及《后汉书》、《晋书》关于永昌郡的篇章,都有一个“不韦县”;《南齐志·永昌郡》则载有一个“不建县”,疑为“不韦”之误。据方国瑜先生在《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详解认为,《汉书·嶲唐》载:“类水西南流至不韦”,则不韦应在嶲唐的西南方。类水即今枯柯河,出于今保山隆阳城北九十里,徵之地理,不韦即今施甸。也有不少人说不韦在今保山金鸡乡,尤其网上转载传抄,流传甚广。但永昌辖嶲唐、不韦等,嶲唐即在今保山隆阳,两地相距约二十里而成为两县,似有不通之处196体育。施甸坝子为富庶之地,自此而南,姚关、小猛统旧时亦当属不韦县。晋常璩所撰《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记载:“不韦县,故郡治”,即指永昌郡郡治所在地,后人因此多以为不韦在今保山隆阳。蜀汉时期,永昌郡领嶲唐196体育、不韦、博南、哀牢、比苏五县。西晋元康四年,郡治南移不韦,这也可证明不韦在永昌旧郡治而南之地。
关于《华阳国志》引发的争议不止此一端196体育。既然施甸在前后汉以至南北朝期间为不韦县,那“不韦”又是怎么来的呢?《华阳国志》说:“(汉)孝武时,通博南山,度阑沧水、耆溪,置巂唐、不韦二县,徙南越相吕嘉子孙宗族实之,因名不韦,以彰其先人之恶。”也就是说,反对南越内附汉朝的吕不韦后人吕嘉,因罪迁至今施甸一带,王朝以与秦王嬴政父母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吕不韦作为边鄙之地的县名。但历史地理学家任乃强先生对此有异议,他认为汉武帝建立益州郡时,南越与今保山之间尚无道路相通,吕嘉族人也不可能来到这里。不韦县的由来,应当是吕不韦的族人被发配到蜀地后,因善于经商,逐渐迁徙到保山地区,以商贸立业,后子孙繁衍,成为邑落,汉武帝因此命名此地为“不韦县”。
总之,施甸和吕不韦后人当有极大的关联。蜀汉时期反对建宁太守雍闿搞分裂的吕凯,就是不韦县人,今施甸亦多吕氏繁衍。
不韦县名称,一直保持到南北朝。在隋代,今云南设南宁州总管府;唐南诏时,属永昌节度辖地,南诏灭亡后,隶大长和国,仍属永昌节度;五代十国至宋时,属大理国永昌府辖地。到了元代,赛典赤治滇时期的至元十一年(1274年),这里设石甸长官司,隶属大理金齿宣慰司镇康路。
仔细的看官已经明了,这里出现了“石甸”二字。窃以为“石甸”并非横空出世,早在至元年之前,当地人就应称此地为“石甸”或“施甸”了。从赛典赤为诸多云南地名命名的特点和习惯来看,多沿袭已固化的少数名族语地名,并加以“雅化”,是不争的事实196体育。《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施甸县”一条载:“古名石头甸,又作石赕……因坝子南端今石鼓坡得名,后改名施甸”云云,或为附会之说。如上文所述,“石甸”不一定来源于“石鼓坡”,与“甸”相连的,应是与生产、生活、习俗、族群关联度更为紧密的词义。
唐南诏强盛以后,迁西爨白蛮二十万户至永昌一带,当涉及施甸。从那时起,“不韦”不再是官方和民间使用的地名也绝非偶然。唐南诏时期,今滇西一带还有与“施”关联的地名,如“施浪诏”其中“施”,为编制衣物196体育、袋子、绳索所用“麻”之意(白文six),在今白语中仍原样保留。“施浪”合起来意为“产麻的山谷”。那么,“施甸”是否倒过来恰恰是元人称为“石甸”的来源,并有“产麻的坝子”之意?不敢妄测,求证于古白语专家,并未予以否认。同时,施甸亲友也告诉我,旧时施甸产麻,今山地仍多有剑麻。
封闭三个村小组查处20人负责人就地免职 云南通报一起输入病例引发本地流行的典型案例